聯絡電話

(+886)37206166#35503

電子信箱

nidb@nhri.edu.tw

打造防疫護國神山!生物檢體轉移機制 國衛院建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

#
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工程於2024年底舉辦上梁祈福典禮
賴清德總統今於國慶演說時提及,「國家感染性疾病致病原資源庫」明年將正式完工,而負責建立該資料庫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指出,該資料庫與疾管署合作,針對疾管署於各醫院蒐集各院的病毒、真菌、細菌或黴菌等,嘗試將其研發成診斷試劑、新藥或疫苗等,對於我國的公衛防治將是一大突破。

賴清德今天表示,明年「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」將完工,台灣會持續跟各國在生技領域加強合作,並藉由政府編列百億元預算的「投資智慧醫療創新創業計畫」,鼓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研發,擴大投資,推動生醫產業成為兆元產業,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。

國衛院長司徒惠康表示,國家感染性疾病致病原資源庫(NIDB,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Bank)設置的想法,源自於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,當時國內許多學研機構及生技業者,希望能研究病毒感染後病人的免疫反應、抗體情形,需抽血或相關檢體採樣,礙於當時的規定,新冠染疫者需入住負壓隔離病房,使採樣難度增加。

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提議,應設置全國性平台,以系統性方式蒐集患者血液、鼻腔及咽喉等檢體,後續運作幾個月後,認為該平台應具「長期思維」,因未來可能不只有新冠,還可能會有其他的新興傳染病,國家應要先建置各類病毒、細菌等資料庫,而開啟了「國家感染性疾病致病原資源庫」設置計畫。

司徒惠康表示,因疾管署依法可以收集各醫院的病毒、真菌、細菌或黴菌等,不過只用於診斷跟疾病治療還有公衛防治,因此,國家感染性疾病致病原資源庫已跟疾管署簽署合作備忘錄,建立「生物檢體轉移」(Biomaterial Transfer)機制,讓這些病菌可提供給學研機構及生技公司,申請作為診斷試劑、新藥或疫苗開發之用。

另外,目前國衛院已和國際兩大組織「國際菌種聯盟」及「亞洲菌種聯盟」建立合作,並成為成員,國際菌種聯盟總部在荷蘭,目前有近80個國家,超過100個機構參與;亞洲菌種聯盟總部在日本,有35個機構加入。

司徒惠康表示,我國的本土菌種病原如果能入庫,也能與享有其他國家的病原資料。若將又有大流行疾病,這影響不會只有單一國家,台灣可以掌握更多國外的狀況,幫助相當大。

司徒惠康表示,NIDB內將設有好幾處P3實驗室,包含細胞、動物等級等,因操作P3的規範相當嚴格,因此完工後會著手進行認證。
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 原始新聞連結

✾相關新聞連結
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明年完工 國衛院:有助掌握全球疫情【yahoo!新聞】
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明年完工!台灣加入2大國際聯盟 與各國共享病原資料【yahoo!新聞】
感染症資源庫明年完工 台灣以國旗身分參與國際菌種聯盟【知新聞】
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源庫明年完工 台灣加入2大國際聯盟【中時新聞網】

Upload date:14 Oct, 2025